您现在的位置是:热点快讯网 > 旅游

1993年陈云写信给江泽民,要求停播一部电视剧,为何

热点快讯网2025-04-05 07:15:38【旅游】52人已围观

简介

"什么,陈云同志写信要求停播《陈云出川》?"这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在1993年轰动了整个电视圈。本应该大火特火的《陈云出川》,却在播出短短13集后戛然而止。一时间,观众们议论纷纷,百思不得其解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国

"什么,陈云同志写信要求停播《陈云出川》?"这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,在1993年轰动了整个电视圈。本应该大火特火的《陈云出川》,却在播出短短13集后戛然而止。一时间,观众们议论纷纷,百思不得其解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?让我们把时针拨回到半个多世纪前,去寻找谜题背后的答案。革命斗争的洗礼1935年6月的四川,骄阳似火。中共中央刚刚在遵义会议上做出重大决策,任命毛泽东为红军的最高领导人。而在这个节骨眼上,党中央却派遣陈云从四川灵关出发,奔赴上海执行一项秘密任务。那时的上海,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大本营。但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,中共上海局遭到严重破坏,组织濒临瘫痪。陈云此行的目的,就是恢复上海的地下组织,并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,及时向他们汇报遵义会议的决议。然而,从四川到上海,路途遥远,危机四伏。国民党的封锁线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,时刻监视着每一个过往行人。陈云虽然身经百战,但毕竟对当地情况并不熟悉。若是贸然出发,很可能半路就被敌人识破。组织上决定,由一位名叫席懋昭的同志担任陈云的护送人。席懋昭是四川仪陇人,现任灵关殿小学校长。他年纪轻轻,却已经有了两年的党龄。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在地下工作方面经验丰富,头脑灵活,应变能力超强。就这样,陈云和席懋昭结伴踏上了这段惊心动魄的"逃亡"之旅。为了掩人耳目,他们还特意找来另一位党员陈梁,装扮成一个商人。三人分别化身教师、校长和商人,开始了这场斗智斗勇的革命之旅。惊心动魄的逃亡路命运似乎总爱和英雄开玩笑。就在陈云等人刚刚出发不久,他们就在半路遇到了一位"老熟人"——国民党天全县教育局长熊某。不久前,熊局长刚刚从红军手中逃脱,此刻正狼狈不堪地在雨中狂奔。席懋昭见状,连忙上前搭话,装作关切地问:"局长,你这是怎么了,怎么弄得这么狼狈?"熊局长哀叹一声,道:"还不是被那帮红军俘虏了,我侥幸逃了出来。"席懋昭紧接着说:"我们也是刚从灵关逃出来,正要去雅安避避风头。这两位是我的亲戚,都是做药材生意的。前几天到灵关做生意,没想到碰上红军,只好和我一起跑路了。"熊局长听了连连点头,顿时对这几位"同病相怜"的可怜人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。于是,一行人就这样相依为命,开始了惊险的逃亡之旅。一路上,熊局长的身份为陈云等人提供了最有力的保护伞。每当遇到国民党的哨卡盘查,只要熊局长亮出自己的身份,士兵们就不再多问,直接放行。就这样,陈云一行在险象环生中穿行,一路披荆斩棘,终于到达了成都城外。然而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此时的成都,正处在国民党统治的铁腕之下。蒋介石亲自坐镇,城内戒备森严,简直就是一座固若金汤的"监狱"。稍有异常举动,随时都有可能被特务察觉,后果不堪设想。情况危急,容不得半点差池。陈云当机立断,决定先和席懋昭分头行动。而席懋昭则凭借自己对成都地形的熟悉,带领陈云在大街小巷中穿梭,避开特务的耳目,成功潜入成都。进城后,陈云通过刘伯承的介绍,去拜访了一位在当地银行任职的朋友。席懋昭则继续为陈云提供掩护,直到两人在约定地点顺利会合,一同乘车前往重庆。患难见真情 生死系情谊重庆,这座雾都,曾经有过无数英雄儿女在此谱写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。而此刻,它即将见证陈云和席懋昭革命情谊的新华章。到达重庆后,陈云在刘伯承弟弟刘叔禹的安排下暂时落脚。然而,形势依然严峻,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。席懋昭心知肚明,陈云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,绝不能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。于是,他不辞辛劳,马不停蹄地赶到朝天门码头,用自己的积蓄买下了一张通往上海的船票。然而,就在启程前夕,一个令人心碎的决定不得不做出。陈云和席懋昭商议后认为,席懋昭一口四川话在上海恐怕很难立足。为了陈云的安全,席懋昭决定就此止步,目送陈云登船远航。就这样,这对生死与共的革命战友,在经历了十余天的患难之后,不得不含泪告别。轮船的汽笛声中,席懋昭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陈云的背影上,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重庆的烟雨之中。命运无常,天道酬勤。陈云虽然最终平安抵达上海,但却遇到了更加严峻的考验。原来,国民党当局早已察觉端倪,白色恐怖愈演愈烈,中共在沪组织根本无法开展工作。无奈之下,陈云只得改道莫斯科,于1935年9月登上了开往苏联的列车。而此时,远在四川的席懋昭,却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境地。峥嵘岁月里的坚贞回到四川的席懋昭,很快就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通缉。他和妻子被抓捕入狱,备受折磨。直到两年后的1937年,国共两党关系缓和,席懋昭夫妇才重获自由。获释后,席懋昭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新的革命斗争中。1937年9月,他只身来到延安,向党组织汇报了这段时间的经历,表达了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决心。命运终于露出了善意的微笑。就在那一年,席懋昭再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陈云。两位战友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,热泪盈眶。即便岁月变迁,但革命理想和并肩作战的情谊,永远刻印在他们的心中。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席懋昭转战四川各地,不畏艰险,战斗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。然而,冥冥之中,一个悲剧正等待着这位忠诚的革命者。1949年11月27日,国民党特务在临溃逃之际,制造了骇人听闻的"渣滓洞大屠杀"。囚禁在白公馆、渣滓洞监狱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,无一幸免。席懋昭不幸成为了其中一员,壮烈牺牲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"渣滓洞大屠杀"中牺牲的烈士陆续被平反,但不知为何,席懋昭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其中。直到1983年,当年押送他的狱卒无意中提到了"陈云出川"一事,席懋昭的身份才引起了组织的重视。1984年,在陈云的亲笔证明下,席懋昭终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,谱写了革命斗争史上悲壮而感人的一页。停播风波背后的故事英雄已逝,然而故事的余波却远未平息。上世纪90年代,峨眉电影制片厂决定把"陈云出川"的故事搬上银屏。他们找到了陈云的家人,征求他们的意见。起初,陈云的家人并不赞成拍摄,因为他们知道,陈云同志一向淡泊名利,从不希望别人宣传自己的功绩。但制片人并没有放弃。他们耐心地介释,《陈云出川》不仅是对陈云同志的致敬,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录和缅怀。通过这部剧,更多的人将了解到革命先辈的不朽业绩,革命精神也将得到更好的传承。经过一番思想斗争,陈云的家人终于同意了拍摄。但他们却隐瞒了这一切,没有告诉正在养病的陈云同志。1993年,《陈云出川》终于和观众见面。这部剧生动再现了陈云、席懋昭两位革命战友的惊心动魄岁月,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。然而,好景不长。当陈云同志无意中从一位年轻护士口中得知此事后,他感到非常不满。在他看来,这部剧过于渲染他个人的作用,而忽视了更多的革命烈士。"长征途中,无数战友抛头颅洒热血。我不过是其中之一,有什么资格拍成电视剧?"陈云义正辞严地对秘书说。秘书连忙解释,这部剧反映的是历史事实,并无过分夸大之处。但陈云同志却不为所动。在他看来,个人功绩永远不能凌驾于党和人民之上。最终,陈云同志给中央写信,恳请停播《陈云出川》。在他的坚持下,这部剧仅播出13集就匆匆谢幕。一个"璀璨的谜题"就此留在了观众的心中。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93岁高龄的陈云,对权力和地位毫无兴趣。但对昔日战友和人民群众,他却念念不忘,时刻挂怀。即便在弥留之际,这位饱经沧桑的革命家依然叮嘱子女,一定不要忘记席懋昭烈士的家人。陈云的长子陈元听从父亲的嘱托,多次前往四川探望席家后人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。英雄不问出处,勇者无惧艰险。正是无数个陈云、席懋昭这样的革命先辈,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今天的共和国。如今,当我们重温《陈云出川》的故事,那段烽火岁月仿佛又浮现在眼前。惊心动魄的逃亡,生死与共的情谊,无不令人动容和感怀。这不仅仅是一段往事,更是一份永恒的精神财富。愿我们永远铭记革命的先辈的丰功伟绩,以他们为榜样,在新时代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!注:本文系作者原创,参考文章如下:1993年陈云写信给江泽民,要求停播一部电视剧,为何?2023-01-11 17:57·墨珑甲1993年,老首长陈云给中央写信,要求停播《陈云出川》,这是为何2022-03-08 20:00·秦王不姓秦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很赞哦!(25)

站长推荐